大陸新聞中心/綜合報導
因為大陸語文課本中阿累寫作的懷念魯迅的《一面》一文,上海的內山書店成了許多人熟知的魯迅的第二『會客廳』。文中的魯迅『面孔是黃裡帶白,瘦得教人擔心』,『鬍鬚很打眼,好像濃墨寫的隸體「一」字』,他將《毀滅》和《鐵流》半賣半送給經濟窘迫卻愛書的進步青年。同時,熱情的『書店老闆』內山完造,他的名字也因為魯迅和內山書店的關係,為不少大陸人所熟悉。
根據中新網報導,1月11日,是內山完造先生誕辰130周年。他的人生有近一半時間在上海度過。從1916年來到上海虹口,到1947年歸國,歷時31年。新中國成立後,他又數度應邀訪華。1959年9月19日,他到北京參加建國十周年國慶觀禮,看到來接他的魯迅夫人許廣平,開心得手舞足蹈,還說大陸是自己的第二故鄉,將來要葬在大陸。不料一語成讖,次日,他突發腦溢血,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,終年74歲。如今,他長眠在上海萬國公墓。
作為離魯迅最近的日本人,內山完造不僅是魯迅一家的摯友,給魯迅提供了各種書籍、期刊,還在於他的書店本身也起到了魯迅先生『會客廳』的作用。在位於現在四川北路2048號的內山書店(舊址),魯迅曾透過這個空間與外界進行交流,成就了其犀利的思想。內山一家和內山書店,在當時的白色恐怖中,是一代大陸進步文人的安全島和心靈家園。
在與魯迅朝夕相處的日子裡,內山完造也拿起了筆寫文章,共出版了六本隨筆集和一本自傳。他寫的最多的應該就是魯迅,他筆下的魯迅,不僅是一位可敬的思想家、文學家,也是一位可愛、有著人間煙火氣的讀書人。
內山完造在上海的日子
內山完造這個名字,對大陸人來說,是始終和魯迅先生聯繫在一起的。那個位於虹口四川路施高塔路的內山書店,曾經無數次出現在魯迅先生的筆下。那裡有一把魯迅專用的籐椅,魯迅在那裡翻書、會客、聊天,儼然把那裡當做了第二個客廳。
魯迅、郭沫若、茅盾、田漢、豐子愷、陶行知、方志敏、葉靈鳳、夏衍、鬱達夫、蕭紅……,不可勝數的大陸文人曾與這個小小的書店產生了終身不解的情緣。
內山完造是日本岡山縣一個村長家的長子,小時候雖然口才很好,三年級就當上了故事解說員,但實在太調皮搗蛋。家裡拿他沒辦法,12歲那年就讓他停學去大阪學生意。4年學徒後成了店員,手裡有點錢,便開始貪吃貪喝,被老闆辭退,回家鄉受到父親的訓斥,不得已偷了家裡50元錢又逃了出來,到處碰壁。最後在京都一家經營綢布的赤野商店當店員,他勤勤懇懇做了10年。由於經濟蕭條和老闆不善經營,完造不得不辭職去賣報。1912年完造27歲時,有一天,他和朋友一起去京都基督會聽傳教,在教會裡他結識了牧野虎次牧師和伊藤勝義牧師,走出教會大門時,完造把自己喜愛的高級煙斗扔進了水溝。這一天成了他人生的一個轉捩點。
經牧野牧師推薦,1913年3月內山完造乘船到達上海。他的工作是為日本的『大學眼藥』的參天堂作廣告,就是帶上幾個大陸雇員到街上貼廣告,釘廣告牌,以及執旗遊行,散發傳單等等。在上海實習了幾天後,就出發沿長江兩岸做廣告去了。
關鍵字: 花生網 魯迅 會客廳 內山書店 內山完造 許廣平 上海 周樹人 揭密 大陸 新奇 日本 恩人
Recommended article: Chomsky: We Are All – Fill in the Blank.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-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