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較於宣傳主打的驚悚、懸疑氛圍,《共犯》本身著實有著清淡 且朦朧的落差,畫面唯美,節奏平穩,劇情流暢,但在衝突上, 張力始終不夠過癮。人物設定上也很模糊,開場幾幕很刻板地塑 造三男主角的印象,但隨著劇情進展,會發現好學生不像是好學 生,壞學生也沒壞到哪裡,有人說這是導演刻劃能力不足,我倒 寧願以為是故意淡化角色的類型,畢竟三個主角的生命經驗,理 論上應該都還不足夠撐起一副固定的形象。 這也是《共犯》最讓我驚喜的一點,幾乎每一個角色的行為都很 「不合理」,都不是做為觀眾的我理智上會做出的選擇,然而莫 名其妙的彆扭、倔強、寂寞、矛盾和堅持,也正是高中年紀會有 的樣子。旁觀者一定會質問何不如此這般,勸說著想開一點就好, 但,青春期不就是腦袋怎樣都轉不過去的生命階段?只因為我相 信(我想),一切就是真的(我作)。 日劇王牌大律師第一季SP中,為校園霸凌下了一個很精準的註解: 「霸凌的本質,是氣氛」,在《共犯》裡,則以「只要大家相信, 就是真的。」來詮釋。從女學生的死、兩方人馬(主角跟學生) 前後追逐線索的過程,都是一種模擬正義的遊戲,所謂的線索都 不堪一擊,或是捕風捉影、或是刻意釣參與者胃口,讓每個一個 參與者都沉迷且堅信,也努力去實現。而這「相信」到「行動」 的過程,也讓霸凌成真。戲中幾乎每一個人都是施暴者,不僅僅 是從被害者反轉而霸凌他人,無聲無息地看著霸凌發生而不為所 動的旁觀者,甚至應該有能力改變一切卻袖手旁觀的上位者,也 都是造就霸凌氣氛的一環。 《共犯》另一個重點或許是想討論「寂寞」,也是劇情的啟動器, 呈現出來的效果也不致讓人覺得無病呻吟。然而主要角色與週遭 的互動(家人、朋友、同學)極少,甚至主要角色彼此間也非常 疏離,似乎是想突顯角色的寂寞,但同時也讓我很難去想像每個 角色的日常,沒有共鳴,而在寂寞的表現手法上沒有太突出的新意。 對我而言,《共犯》是很不錯的一部電影,雖然很多時後總感覺 差那麼一點。在某些時候會覺得點到為止很有意境(朋友開玩笑 說,難道這就是所謂日式手法?),另一方面也會不斷想有些地 方應該可以再用力一些,像結尾男女角在操場那一幕的張力,沒 辦法推展延伸到最後,解脫也就顯得不夠深刻。不過《共犯》整 體的品質及誠意有在水準之上,主要題材的表現也夠很有趣,不 會讓我有進戲院看電視劇的打鬧感,即使不抱著支持國片的心態 也值得進場看看。 -- choose life, choose a job, choose a career, choose a famliy choose a fucking big television...... but why do I want to do a thing like that -- 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, 來自: 220.130.152.184※ 文章網址: http://www.ptt.cc/bbs/movie/M.1411981779.A.263.html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-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.com.